中药是一个比较庞大的体系,中药的种类有很多种,除了我们常见的草药之外,还有动物药,还有矿物药,还有各种其他的稀奇药物,所以中医是比较广泛的,我们学习起来也是比较复杂的。赶黄草也是一种中药,那么,一般赶黄草都有哪些功效作用呢?下面,和一起看看赶黄草的相关知识吧。
本文目录
1、赶黄草的功效与作用
2、赶黄草的药理作用
3、赶黄草用法用量
4、赶黄草的食用方法
5、赶黄草的用药禁忌
6、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赶黄草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解毒
赶黄草可以清热解毒,对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退黄化湿
赶黄草入肝经,有利胆化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黄疸、各型肝炎、胆囊炎、脂肪肝等病症。
3、活血散瘀
赶黄草性温,可以活血散瘀,可以用于治疗经闭、血崩、痛经、带下跌打损伤等病症。
4、利水消肿
赶黄草可以利水消肿,对于治疗水肿、淋病、小便不利、痢疾有很好的作用。
赶黄草的药理作用
(1)赶黄草能解酒
经研究表明赶黄草含有的没食子酸和槲皮素等成分均为已知具有抗乙肝病毒和保肝作用的有效成分。
(2)利胆退黄作用
在扯根菜对实验性肝损伤的影响中,同时也做了大鼠急性利胆作用的研究,表明扯根菜水提取物具有明显的利胆退黄作用。
(3)抗突变作用
扯根菜对Cy引起的小鼠微核率增加有保护作用,在临床上可预防细胞中DNA的突变,防止癌变的发生。
(4)赶黄草能护肝
赶黄草是一种地道的苗药,赶黄草具有清热解毒,平肝健脾的功效。在临床医学中常常被用为治疗酒精肝,脂肪肝,药物肝,压力肝,甲乙肝病毒,胆囊炎等肝脏类病症。由于其成分中含有没食子酸和榭皮素等有效成分,对于乙肝病毒有着非常好的治疗疗效,并且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以此对肝脏引起的皮肤斑,视力下降干涩都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赶黄草用法用量
赶黄草剂量不宜过大,否则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2~6g,入煎剂宜后下,或开水泡服。开水冲泡加盖10-15min,1次饮入。一般3-4h后即开始排便,连泻数次。
赶黄草的食用方法
(1)炒赶黄草
材料:赶黄草500克、精盐、味精、葱花、猪油。
做法:
1、将赶黄草去杂洗净切段,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洗净,挤干水待用。
2、油锅烧热,下葱花煸香,投入赶黄草偏炒,加入精盐,炒至入味,点入味精,出锅即成。
功效:赶黄草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每百克含维生素C高达149毫克,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的功效。炒赶黄草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白带、小儿疳积、水肿、痢疾、跌打损伤、喉痛等病症。
(2)扯根菜炒鸡蛋
材料:赶黄草300克、鸡蛋3只、精盐、味精、葱花、猪油。
做法:
1、将赶黄草去杂洗净切段,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洗净,挤干水待用;
2、油锅烧热,下葱花煸香,倒入搅匀的鸡蛋,加入精盐,炒成小块,出锅待用;
3、油锅烧热,下葱花煸香,加入赶黄草、精盐炒至入味,倒入鸡蛋,点入味精稍炒即成。
功效:此菜由赶黄草与滋阴、润燥、补血、健脾的鸡蛋相配而成,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具有润肺、活血、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白带、小儿疳积、水肿、痢疾、喉痛、消温、烦热等病症。
赶黄草的用药禁忌
1、禁长期大量服用:赶黄草属利水渗湿药,中医讲究物极必反,长期大量服用赶黄草可能对肾脏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可以配合其他中药以减少副作用,具体请遵医嘱。
2、胃肠亏虚者用量减半:赶黄草是属于凉性植物,对于胃肠亏虚的朋友来说,势必是要计量减半的,如果按照既定正常计量来说泡饮,自然是会有所影响,而造成拉肚子等不良反应。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1、煎药注意事项
(1)首先,器具是重要的。铁锅之类的金属锅一般是不行的,因为很多具有药效的分子可能与金属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导致药效变化。所以最好还是用砂锅。同时水量啊什么的也应该是考量因素。
(2)其次,提取条件很重要,这就是所谓的火候。古代无法做到精确定量,而不同的燃料燃烧特征不同,依靠不同的燃料就可以达到不同的温度以及加热时间等等一系列相关参数,比如牛粪烧的长均匀啊什么的。
(3)最后,有可能燃烧过程中燃料成分起了作用?我个人觉得不太可能。本身燃烧有机成分都毁的差不多,要想进入药汤并且达到治疗窗浓度太难,但这一点应该不是主要因素。
2、煎药器具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3、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