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对秋季养生论述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三月指的是农历的七、八、九三个月,又分别称为首秋、仲秋、季秋。
古人将秋三月的时令称为“容平”,是说自然界的万物经过一个夏季的生长已趋成熟,不再繁盛地生长,处于一种丰硕、从容待收的景象。王冰注解为:“万物夏长,华实已成,容状至秋平而定也”;王玉川曰:“容,受盛之意;平,丰收之意。收获物装满容器,是谓容平。此处容平者,即丰收季节的别称。”《汉书》食贷志:“进业曰登,再登曰平,三登曰泰平”,可见“平”有丰收之义。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所以秋三月称为容平。这个季节,天空的风气劲急,地面景象清肃。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应当早睡早起,好像与鸡的活动规律相仿,天亮时就开始活动,天黑就入舍归宿。张志聪解释说:“……与鸡俱兴,与春夏之早起少迟,所以养秋收之气也。”《类经》认为秋季“阳和日退,阴寒日生”所以要保持神志安宁,以避免秋季的肃杀之气;同时秋季主收,人与之相应,气机逐渐肃收,因此要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驰,调摄精神起居,以随顺秋令的特点。否则就会损伤肺气,在冬天容易患肠道疾病。因为人体经络中的肺经与大肠经紧密相关,互为表里,被中医视为相同的系统。肺病会累及大肠,大肠有病则会影响冬天人体储存精气的功能。
秋天在方位属于西方,在五行属于金,在人体与肺脏对应,气候从炎暑转为凉燥,是万物收获的季节,也是旧病易复发的季节。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处暑前后甚至出现“秋老虎”炎热天气迹象,而白露后早晚比较凉快,应当在穿着衣物上适当把握。早秋不要急于添加厚衣服,要适当地冻一冻,适时地增减薄衣服和夹衣,适应外界气候,增强身体应变抵抗力。这也就是“春捂秋冻”道理所在。老年人或者幼弱儿童抵抗力差,容易受凉,当秋季冷风吹来,早晚应适当加一些衣服,抵御寒凉的侵袭。尤其是晚上睡眠时关闭窗户,以防邪风侵入体内。
仲秋之后,秋高气爽,湿气减少,气候干燥。树木也枝枯叶落,以保持津液养护自身,等待冬天的到来。人体也要将津精收敛,以养内脏。到了九月季秋,初九是重阳节,传统上有赏菊登高的习俗,如果陪伴父母老人,一起回归到大自然中,登高远眺,饱览秋果丰硕,枫叶似火的成熟美景,尽享自然与人伦的愉悦和谐,一定会使老人忘记忧郁和惆怅,减少悲秋情绪,对缓解压力有很好的帮助。随着天气的转凉,人们的食欲逐渐提高。根据五脏得令肺主气当旺,唐代孙思邈《千金方》认为:“应少辛增酸以养肝气”而减少金对木的克制之性。由于天气干燥,食补最好选用平补的食物,即不燥不腻的食品。由于“秋燥”易出现口干、唇焦、鼻燥等症,宜选用滋养、润燥的补品。配膳可选用养阴润燥、生津养肺的食物,如:党参、麦冬、燕窝、百合、银耳、白扁豆、南瓜、黑芝麻、核桃、蜂蜜、香蕉、梨、柿子、菠萝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可选用莲子、红枣、山药。立秋后,西瓜、菜瓜均应少食用,以防损伤脾胃的阳气,辣椒、生葱也要减量。食谱参考如下:
1、粥类:山萸肉粥、二冬粥、黄精粥、山药枸杞粥、麻仁粥、菜花粥、菠菜粥、木耳粥、荠菜粥、百合粥等。
2、主食类:荠菜肉馄饨、山药汤圆、天冬烧卖等。
3、菜肴类:枸杞炖鸡、豆蔻草果鸡、银杏莲子鸡、鲤鱼香菇、桑椹里脊、苦瓜焖鸡翅、黑豆鸡丁、莲子百合炖猪肉、荠菜豆腐羹等。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