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到来,白天虽仍有热感,但夜晚的温度已称得上凉爽。中医认为,对应这种由阳盛逐渐变为阴盛的转折点,人体阴阳代谢自然也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那么,入秋以后,我们的饮食要如何调整呢?
中医养生素有“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养生应注意护阴润燥,以养肺为先。秋天空气干燥,加之人体在夏季津液耗损,容易出现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现象。沙参、麦冬、百合、银耳、燕窝、雪蛤等都是秋季养生常用的药膳,老人可将其搭配在食物中食用,或是煮粥煲汤饮用。
秋天燥邪为盛,最易伤人肺阴。此时可通过食疗达到生津润肺、补益肺气之功效。如鼻、唇干燥者可吃一些萝卜、芝麻、豆腐、豆浆等。还可食用白木耳、胡桃等食物。此外,还可以鲜百合50克、蜂蜜30克,煎汤服食;或者用生梨2只、川贝10克,加水炖服。以上两方对肺燥久咳、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极佳。
干燥的秋天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
立秋节气如何养生 养肺为先预防着凉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立秋到来意味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即将来临,这个时候要注意保健身体,预示着暑去凉来。那么你知道立秋养生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立秋吧。
中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虽说立秋了,但暑热还一时难消,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此时节,大家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补充水分、保证睡眠,多食用蔬菜瓜果,清热祛暑。
养生以肺为先
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为需要润燥、养阴、润肺。从五行生旺推算,此时肝脏、心脏及脾胃处于虚弱阶段,而立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根据阴阳调和,机体平衡的原理,要加强对这些器官的调养,使肺气不要过偏,影响机体健康。
立秋的饮食养生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
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候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
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秋季出现口感唇焦等“秋燥症”的气候,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
食品、衣物需防霉变
立秋之时降雨增加湿度大,天气闷热,食品、衣物很易发生霉变。一般来说,如果气温达到35℃以上,而相对湿度也会增加,这就很容易产生霉变。食用霉变的食物后会发生胃肠疾病,如腹泻、呕吐、肠炎和痢疾等。
易霉变的食物有:面包、蛋糕、熟肉、鱼虾、奶、鸡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类等。衣物、床单、被褥发生霉变,同样会导致皮肤过敏。需要提示的是,封闭式包装的熟肉打开后,一天内应吃完,如果时间较长,在没有确认变质的情况下要充分加热后才可食用。牛奶变质一定不能喝。霉变的大米、面包、蛋糕一定是不能食用的。
需防“空调病”
立秋后,办公室的空调照旧,但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二是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茶。身体虚弱者,可在办公室备一件外套“避寒”。
调节心情 谨防秋燥
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常损耗过多,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而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
老年人对秋天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重视预防。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立秋后基本上是以温燥为主,表现为湿热、阴虚,火旺。初秋免不了出现“秋老虎”的炎热天气,这种天气很容易令人心情烦躁,应积极防范“情绪中暑”。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如果人体违逆了秋季收敛之气,就要伤害肺气。秋季伤害了肺气,到了冬季,就要发生病变,这是因为人在秋季养“收气”不足,到冬季奉养“藏气”力量不够的缘故。
秋季养生先养肺 冬来不受罪
常笑宣肺
专家说,养肺的方法多种多样,“笑”可能是最“便宜”且有效的一种。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而现代医学也有研究证明,笑对机体来说的确是最好的一种“运动”,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尤其是对呼吸系统来说,大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时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
另外,人在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专家提醒,笑虽可祛病健身,但必须适度,否则会乐极生悲。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者及手术后的病人都不宜放声大笑,狂笑。孕妇也不宜经常大笑,以免造成腹部猛烈抽搐导致早产或流产。
呼吸清肺
适度的呼吸动作有助于清肺。以下是两种比较简单有效的呼吸法,有兴趣的人不妨一试:
腹式呼吸法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部,然后用腹部来带动呼吸,这种呼吸方式的目的是增加肺容量,尤其有利于慢阻肺和肺气肿病人病情的恢复。
缩唇呼吸法快速吸满一口气,呼气时像吹口哨一样慢慢“吹”出,目的是让空气在肺里停留时间长一些,让肺部气体交换更充分,支气管炎病人可常做。
上述呼吸法最好每天早晚各练一组,每组次数可量力而行。
另外,也可直接用吸入水蒸气的办法使肺脏得到滋润。方法很简单:将热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对准茶杯吸入,每次10分钟左右,可早晚各一次,有气管炎的患者不宜采用此方法。
按摩护肺
按迎香穴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次(位于鼻唇沟与鼻翼交界处),每天早晚各做一至两组。
叩肺俞穴每晚临睡前端坐椅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正目闭,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吸气于胸中,两手握成空心拳,轻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后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数十下,同时抬手用掌从两侧背部由下到上轻拍,持续约10分钟。这种方法可以舒畅胸中之气,有健肺之功效,并有助于体内痰浊的排出,且可通脊背经脉,预防感冒。
运动健肺
健肺气功秋主收藏,故进行锻炼时应以静功为宜。比如,可在每日晚餐1-2小时后,先慢走10-15分钟,然后找一环境安静,相对开阔的地方,站定后全身放松,两眼徐徐向前平视,双足迈开与肩同宽,双掌相搭掌心向上,放于肚脐下3厘米左右的位置,吸气时收腹,再缓缓呼气放松。练习半小时,对健肺很有帮助。
耐寒锻炼通常可用冷水洗脸,浴鼻,身体健壮的人还可用冷水擦身,洗脚甚至淋浴。有研究表明,适当的冷水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效果。除了冷水锻炼外,还可选择一些有助于提高抗寒锻炼的有氧运动项目,如登山,冷空气浴,坚持秋冬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