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干货,学习了,前人总结的一年四季养生之道

彩虹百科 83 0

春季怎么养生春天的特点春季的特点:“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归大地,阳气升发,蛰虫苏醒,万物始生。自然界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按五行学说,春应五脏之肝,属木。

春季养生方法

【精神调养】戒怒:春应肝。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春天容易肝火旺,应制怒,以顺肝调达舒泄之气。应“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适应自然界勃勃生气,以利春阳生发之机。可登山踏青,赏花嬉戏,陶冶性情。

【起居调养】春天白天渐长,人应晚睡早起,以适应自然界生发之气。中医认为:人体的阳气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醒。所以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即少睡多醒,使人体的阳气升发于外。春天衣服不可骤减。春季乍暖还寒,应春捂秋冻,以免受寒,克伐人体的阳气。衣着宜“下厚上薄”,以养阳之生气。中医认为:脚是人体的根,护住脚不受寒,就是护住了人体阳气升发之根。

【饮食调养】辛温升散之品,以助阳气升发。如:麦(甘)、枣(甘)、豉(能升能散)、茼蒿、葱、香菜等。肝过旺。肝气过盛,在饮食上有几种调理方法,一是少食酸味食物,因为酸味应肝木,少食酸味以防助长肝气;二是多食甘味食物,因为甘味应脾土,多食以防肝乘脾而致病;三是多食辛味食物,因为辛味应肺金,多食辛味以防肝木侮肺金。

【防病保健】选用薄荷、荆芥等以顺春升之气。春夏养阳:“冬至一阳生”,春夏人体的阳气随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升发,逐渐阳盛于外,应以调养阳气为主,用药以辛温为主。

夏季怎么养生夏季的特点夏季万物生长,郁郁葱葱,万物华实;天地气交,阳极阴生,夏至一阴生。夏属火,应五脏之心;长夏(小暑、大暑即“三伏天”,湿热最盛)属土,应五脏之脾。夏季心旺肾衰:外热内寒,伏阴在内。

夏季养生的方法

【精神调养】心主神志,心为神之主,脉之宗,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调吸静心,神清气和。戒大喜,夏应心,大喜可致心气涣散不收。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机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症状。特别是在气温高、无风、早晚温差变化不明显时,更易使人心胸憋闷,产生焦躁和厌烦的情绪,从而引发病症。所以,夏天要心静。如何做到心静呢?一是要清心寡欲,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二是要多闭目养神,多静坐,可以排除心中的杂念。

【起居调养】晚睡早起,午睡,以适应生长之气。所以应“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季昼长夜短,人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应该晚些入睡,早点起床。因为天气炎热,人晚上不易入睡,而天亮得早,人也醒得早,所以容易造成睡眠不足,容易“夏打盹儿”。因此,有条件的要增加午休时间,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上班族每天要保证6~8小时的睡眠,否则身体会吃不消的。

【饮食调养】夏季的饮食较其他季节更为重要。因为夏季阳气盛于外,而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故夏季应该饮食清淡,少食肥甘厚味,多吃绿叶菜和瓜类等水量多的蔬菜水果,如苦瓜、丝瓜、南瓜、黄瓜等。饮食不要过咸、过甜,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猪肉、辣椒、葱等,以免发生内热而诱发其他疾病。另外,在早、晚餐时喝点粥和汤大有好处,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还能补养身体。

【防病保健】苦夏:有些人夏季会有胸闷不适、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大便稀薄等症状,上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什么器质性病变。苦夏是夏季常发生的一种病症。在治疗上,主要是减少食量,清淡饮食,少吃油腻,以使脾健胃和。冬病夏治:三伏天,阳气最盛,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增强抗病能力。在冬天发作时治疗,在夏天未发病时“培本”以扶助正气。人体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不发病。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在春夏治疗都会比其他季节治疗效果好。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冻疮、胃痛、颈椎病、慢性腹泻等。

秋季怎么养生秋季的特点秋季是收获的季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也开始阳消阴长。秋属金,内应于肺,在志为悲忧。

秋季养生的方法

【精神调养】登高远眺,心旷神怡,“使志安宁,以缓秋刑,以敛神奇,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秋季要注意养肺,精神情志方面的养生也非常重要,要保持内心宁静,培养乐观情绪,要注意休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参加一些登高赏红叶等有意义的活动,登高远眺,饱览奇景,有心旷神怡之感,可以使一切忧郁、惆怅顿然消失。

【起居调养】早睡早起。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以应“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秋冻”是秋天的穿衣原则。秋天衣服不要一下穿太多,使机体逐渐适应转冷的天气,增强抵抗力。特别是早秋,更要冻一冻。正如民间流传的谚语“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黄帝内经》也提到了“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

【运动调养】叩齿吐纳。清晨,静坐,叩齿36次(门牙健脾胃,磨牙补肾),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中满津液,分3次咽下,意送至丹田,稍停,做腹式呼吸。吸气时,舌抵上颚,用鼻息气,意送丹田。呼气时,默念“审”音,但不出声。腹式呼吸30次。秋季时还要坚持锻炼,如每天早、晚到室外散步、慢跑等,每次5千米为好,以增强免疫力,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饮食调养】秋季多燥,若燥气过盛,应少食辛味食物,因辛味应肺,以免助长肺气;应多食酸味食物,因酸味应肝,多食酸味可以防止肺金乘肝木;应多食柔和、滋阴润燥之品,以防秋燥伤肺。具体食物如下:燥金之气过旺,减辛(散),酸(收):番茄、马齿苋、柿子、李子、杨梅、山楂、橘子、橙子、梨、桃、柠檬、橄榄、葡萄、枇杷、石榴、猕猴桃。滋阴润燥,芝麻、牛奶、蜂蜜、核桃、藕、梨、山药、萝卜等。适当喝粥,能和胃健脾,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在煮粥时,适当加入梨、萝卜、芝麻等药食俱佳的食物,更具有益肺润燥之功效。要多饮水,饮水要少量、多次,慢慢饮,以维持水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每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一天2000毫升。但要忌寒凉之饮,吃得太凉容易伤胃。

【防病保健】宜加酸温之药:芍药、乌梅、五味子等;宣肺化痰,益气养阴:百合、杏仁、川贝、沙参、天花粉等。

冬季怎么养生冬季的特点冬季的特点:阳气潜藏,阴气盛于外,草木凋零,蛰虫伏藏,冬主闭藏。

冬季养生的方法

【精神调养】神静是指精神情志安静平和,做到“无扰乎阳”,令阳气伏藏,即:“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要操持精神情绪的宁静,避免烦扰妄动,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起居调养】早睡晚起,必待日光: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以应“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中医认为人体的卫气司开阂,出汗是阴精和阳气协调作用的产物。冬天天地气闭,血气伏藏,出汗会发泄阳气。所以不应出汗,而要养精蓄锐,使阳气内藏。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与温暖,失去它万物无法生存。同理,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冬天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运动调养】适当运动,冬至后更要增加运动。户外运动可以促进热量的产生,调节新陈代谢的机能,可以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四肢较为僵硬,所以锻炼之前的热身活动非常重要;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原则。

【饮食调养】冬季饮食以滋阴潜阳为主,以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冬季严寒,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要食用一些滋阴潜阳之物,首先要选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物,但不宜燥热,同时也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特别注意先要弄清楚自己的体质,如果属于寒热性质的,一般不应该热补,而胃肠不好的人,也要调节好胃后才能进补。

标签: 四季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