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穴位养生了解多少?

彩虹百科 39 0

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某些穴位对某种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穴位,用现代医学来讲就是神经节,刺激穴位,就可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

你对穴位养生了解多少?-第1张图片-彩虹百科

明代医家朱权的《四总穴歌》里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1、足三里

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侧1横指处,屈膝或平卧取穴。主治消化不良,胃脘疼痛,呕吐,腹胀,肠鸣,腹泻,便秘,疳疾等。常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阑尾炎、胃肠运动功能失常、反流性胃炎、肠梗阻、小儿消化不良等。

2、委中穴

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在腘窝横纹正中,当半腱肌腱与股二头肌腱之间的中点处,俯卧或坐位屈膝取穴。主治腰脊强痛,活动受限,髋关节屈伸不利,腰膝挛痛,下肢痿痹,遗尿,小便难解等。常见于西医的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骶髂关节综合征、尿潴留、尿失禁等。缓解腰背痛按压委中穴效果极好。

3、列缺穴

为手太阴肺经的经穴,也是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侧掌取穴。主治项强,偏正头痛,口眼歪斜,口噤不开,面肌抽痛,牙痛,咽喉肿痛等。常见于西医的感冒、神经性头痛、鼻炎、咽喉炎、三叉神经痛、落枕、牙关紧闭等。

4、合谷穴

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主治面部肿痛,口眼?斜,齿痛,牙关紧闭,痄腮,头痛,头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耳聋,咽喉肿痛等。常见于西医的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感冒、咽炎、扁桃体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等。

在前人的基础上,后人又增加了“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痠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四句,亦属经验之谈。

其余常用的按摩穴位有:

1、阳池

在中医中,许多穴位是两两相对、互相匹配的。阳池穴和大陵穴就是这样一对穴,都在手腕上,一前一后保护着腕关节。

阳池穴和大陵穴分别在手腕的背面和内面,也就是腕背横纹的中点处。

关节是身体当中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尤其是手腕。可以按摩这两个穴位,一手刺激另一手的穴位,保护手腕。

2、太白

很多老年人走一段路后会发现脚部疼痛,回家就脱掉鞋捏捏脚。其实,这个时候刺激脚掌前面的太白穴,效果会更好。

将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上,会看到脚部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线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位置。

刺激这个穴最好的办法不是用手按摩,而是脱掉鞋袜,将脚立起,用另一只脚的后跟来踩踏。这是因为,除了脚部更好使劲外,是取身体左右平衡的原理。身体长得很对称,左右脚、左右手都是两两相对的,就像天平的两边。在按摩时,有意识地用身体的一侧来按摩另一侧,可以更好地调节身体的平衡。

3、阴陵泉

很多中老年人做了一天家务后,会发现自己的小腿肿胀。这是小腿长期在同一姿势下,气血无法顺行而导致的肿胀。这时候要用“小腿消肿穴”——阴陵泉。

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每天在这个穴位刺激3~5分钟,让气血顺利通行。另外,尽可能不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避免身体的僵硬。

4、内关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有这样一个穴位,经常按摩就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脏的作用——内关穴,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还可以治疗晕车、晕船等,对怀孕前3个月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疗效也很好。

内关穴位非常好找,在腕横纹上面两横指,稍微用点劲,有两个大筋,在两个大筋之间就是内关穴,轻轻按压有一种很酸胀的感觉。

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时。

5、曲骨

曲骨穴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但凡与之相关的疾病,如通利小便、调理月经等,都可以找曲骨穴,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

在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的中点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每天按摩曲骨穴50至10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前列腺的压力,解决尿频尿急等小便问题。

标签: 经络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