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暑着眼“中”,掌握“度”

彩虹百科 425 0
夏季包含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从节气上说,夏季从立夏开始到立秋之日截止,总计九十来天;从温度上看,则以超过22℃作为夏季的标志。

夏季包含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从节气上说,夏季从立夏开始到立秋之日截止,总计九十来天;从温度上看,则以超过22℃作为夏季的标志。因此说,夏季的特点就是“热”:高温、炎热,所以,夏季的养生也就是围绕着这个“热”做文章。

热天,人的全身气血运行旺盛,趋于体表,津液随气血运行而外泄,表现为出汗较多。心通于夏,心主血脉,气血旺盛,精力充沛,但汗为心之液,出汗较多,又容易损伤心阳心阴,出现疲乏、气短之症状。人们外受暑湿之邪的侵袭,内受脾湿内困,易出现倦怠乏力、口腻、身重、纳呆。因此,夏季外要防暑降温,内要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中”字,指中庸的“中”,要掌握好“度”,凡事既不要太过,也不能不及。

宗旨:调养心神

中医认为,夏季为心之所主,所以养生重在调养心神。要保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气温高,闷热,日照长,相对湿度比较大,这对人的情绪有极大的“激活性”,使人容易产生烦躁、易怒等情绪,会给心脏带来极大的压力,再加上人体各部分的生理功能都在紧张运行,很容易使人中暑、休克。因此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心境平和。

捣按神门穴 神门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安神定志、消烦除躁。神门穴在手心面的腕横纹小指侧。操作时,以另一手的中指或食指顶端捣,或用拇指按揉之。

养阳保健操 双手搓热,左手心按在腹部任脉的关元穴(脐下三寸,约四横指),右手叠于左手背上,以脐为中心,向左向上,做圆周摩腹运动,上达中脘穴,向右向下,回到关元穴为一圈,做64圈,然后再向相反方向做圆周摩腹运动,仍以左手心在下,右手叠于左手背上,自胸部任脉的上脘穴(脐上五寸,约在胸口窝下方),经过中脘穴、下脘穴、神阙穴、气海穴,至关元穴,做64次向下推按运动。推按揉摩时,用力宜轻柔,将力透于皮肤之下,又不可用力太大。

生活:调养起居

“暑易伤气”,炎热可使汗泄过多,令人头晕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所以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黄帝内经》说夏天要“夜卧早起”,这样人们的睡眠时间可能会比较少,因此午饭后,也需要安排一点时间午睡,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消除疲劳。最好每天洗一次澡,使皮肤清爽,消暑防病。

运动调养 生命在于运动,但夏天的锻炼不宜过分剧烈,剧烈运动可致大汗淋漓,汗泄过多不仅伤阴,也伤阳气。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如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运动后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沐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症、“黄汗”等多种疾病。

中暑处理及预防

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易导致中暑。中暑有全身明显乏力、头晕、胸闷、心悸、注意力不能集中、大量出汗、四肢发麻、口渴、恶心等症状,其先兆症状一般较轻,或只出现部分症状,要多注意观察。中暑后,应立即将病人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若用西瓜汁、芦根水、酸梅汤则效果更好。

应注意做好几个方面: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过度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不吹过堂风、不在星月下露宿、不直吹电扇空调、不在空调下快速冷却,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一般在6℃-8℃较为合适;防暑饮料和药物,如绿豆汤、酸梅汁、人丹、十滴水、清凉油等不可少。

饮食宜清淡

古代养生大家孙思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所以,夏季的饮食应宜清淡、宜荤素搭配、宜定时、宜卫生、忌冷饮。

应少食苦味,多食辛味。五味入五脏,苦入心,辛入肺,所以在夏季,人们要少吃苦味的食物,以防心火太盛,克制肺金;多吃辛味的食物,辛味入肺,助肺气,肺强则可预防肺金被心火所克。

夏季出汗较多,则盐分损失较多。若心肌缺盐,搏动就会失常,宜多食酸味,如番茄,以收敛固表;多食咸味,宜补肾养心。

夏季要注意清热、生津止渴、消暑化湿,常吃利水渗湿的食物,以排除体内多余的积水,恢复脾的运化功能,如西瓜、黄瓜、香瓜、芹菜、莴笋等。夏季致病微生物极易繁殖,食物极易腐烂、变质。夏季吃菜要注意吃新鲜蔬菜,如不注意则肠道疾病容易发生。具有一定杀菌作用的蔬菜有:大蒜、洋葱、大葱、青蒜、蒜苗等。

夏季炎热,可适当吃一些冰糕、蜜水、冷粥,但不可过量,因暑取凉,入秋后易发生咳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标签: 标签1 标签2